目前分類:聖嚴法師之文 (5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現在的社會追求效率,造成每個人越來越匆忙,競爭越來越厲害。因此便有人希望透過禪修來幫助他們,以尋求內心的安定。但是,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禪修只是暫時把自己關在安寧的環境中,盤起雙腿,一念不生,一旦走出禪堂,面對變動無常的現實世界,似乎又覺得方法使不上力。我相信,很多想進入禪修之門的人,都會有這樣的疑惑。

事實上動、靜是不二的。禪的方法,如果僅僅用在靜中,而動中沒有用,這工夫就不算徹底;或僅僅用在動中而自己的心根本不能靜下來,這也不叫作禪。

早期的禪宗祖師並沒有主張一直打坐,甚至說「打坐不能成佛」,「開悟不在打坐」。如果只是關起門來動也不動地坐在那裡,就叫作修行的話,那麼石頭、木頭也都算在修行了。所以靜未必就是禪,動也未必就不能學禪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法就是解脫法。但是有很多層次,有淺、有深、有更深的。而佛法的解脫,不僅是最深,而且是最究竟的。

解脫什麼?脫苦。有人對我說:「我不要佛法來解脫,我不覺得苦,我天天都很自在。」我就問他:「你要不要得到稱心滿意的工作機會?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?要不要生個把有出息的孩子?」他說:「假如做得到的話,通通都要。」我說:「那麼你想要什麼,是否就能像天人一般,思食得食,思衣得衣,隨心所欲,都能得到呢?」他說:「當然不能,我還沒有成仙哩!」我說:「對了,你要高薪高職的工作,要不要努力呢?」他說:「要。」我說:「努力是否辛苦?」他說:「當然。」我說:「你為追求美慧的太太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追到手呢?」他說:「一下子就追到的女孩子不夠味,經過千辛萬苦追到才能回味無窮。」我說:「你追太太,追得好辛苦啊!」他說:「現在已經追到了,辛苦已經過去了。」我問:「你太太生了孩子,從呱呱墜地,直到長大成人,要花多少心血呢?撫養不易,教養尤難,對嗎?」他說:「是的,沒有做父母之前,不會知道父母的辛勞,教養孩子是件苦事,總括來說,天下父母心,就是苦心。不過,孩子也為我們家庭帶來了很多歡樂呀!」我說:「你講來講去,還是苦時多、樂時少。」請問諸位:「你們苦不苦啊?」合理的苦不是壞事,只要我們知苦而接受苦境的鍛鍊,菊花傲霜,梅花耐雪。受苦的代價,便是美好的前程。

 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般來說,平安就是幸福,亦說,無病就是福。所謂「平安」,其實,心安就是平安!心中少一些不平衡、忿怒、恐懼、仇恨、猜疑,心便較平安一些;多一些慈悲、多一份包容、多一份讚歎,也就是平安。如此,能讓自己不受外界環境所困擾與影響,而走出一條有智慧的路來,就是平安。

至於說「無病」,病可分為身病與心病兩大類。醫生能夠治療的是身體一部份的病,而有許多病,是要靠心來治療。心理的病,不一定靠心理醫師,最後還是要靠自己治療的。能知足、感恩,便能治療自己的心病,若常抱持:還有一口呼吸在,就感到非常地富足,充滿了無限的未來和希望。如此,心中就沒有病了。心中無病,身體有一些小病,也不算什麼。有人說:沒有家鬼,不會死人。意思是說,若心中沒有病,心理十分健康、開朗,充滿智慧和慈悲,那任何邪魔鬼怪都不能入侵的。這才是真正的幸福。

 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的意義在那裏?人生的意義在於盡責任、負責任。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死的生命過程中,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:做兒女、然後做父母,做學生、然後做老師,做同事、做長官,做部屬,做朋友。這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,是屬於責任的範圍。

如果沒有盡到責任,你扮演的角色就叫「不倫不類」,如果從倫理的標準來看我們自己的話,常常會發現自己是不倫不類的,因為只要在某個角色、某個角度上面責任盡得不夠的話,就是不倫不類。

人生的價值在那裏?很多人認為一個人有名、有地位、有勢力、有錢,就表示他的價值相當高。非常有名,是他的價值;賺很多的錢,是他的價值;地位很高,是他的價值。這些到底算不算有價值?可以說算,也可以說不算。那就得看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有多少,如果對人沒有貢獻,而只有地位、只有錢、只有名,是負面的價值了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什麼是現代人應該有的正確、健康的職業道德觀念呢?時下有些年輕人,只把職業當成謀生的飯碗,在這種觀念影響下,每當有額外工作時,有些人可能會這麼想:「反正我現在飯也夠吃了,衣服也夠穿了,房子也有得住,大不了比別人吃差一點、穿差一點、住差一點,而我也不指望這一輩子能發什麼大財,乾脆休息算了。」因此要他加班,他不願意;能夠少做一點工作,他就盡量少做;逮到休息的機會,他絕不放棄。

另外,有些人則是從十幾、二十歲開始工作,工作二十到二十五年之後,不過四十來歲就退休了。拿了退休金以後,過起退休生活,開始養老。因為他已經心滿意足,覺得錢已經賺得夠多,生活還過得去,要那麼多錢做什麼?工作對他而言,只是為了謀生,既然發不了大財,想陞遷也陞不上去,就乾脆提早退休好了。這種心態,也不是健康的工作觀念。

對一個學佛的人而言,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,也不是為了追求名利,或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讚歎、嘉獎。工作就是工作,工作本身就是自我生命的責任及權利,也正是生命的意義、價值所在。只要活著一天,就要工作一天,否則,這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跟毛毛蟲一樣,不像個人了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。你一定會說:「我就是我啊。」但是你可曾想過,我們所認為的「我」,或者「自我」究竟是什麼?你可能因為從小到現在,大家都叫你這個名字,你也已經聽慣了,就覺得這個名字就是我,我就是這個名字。

 你也可能會認為:「我的身體是我,我的家是我,我的思想是我,我的能力是我,我的財產是我,還有我的太太,我的先生,我的孩子,都是我的。」但是在這些話裡,出現的只有「我的……」、「我的……」,就是沒有說出究竟什麼是「我」。

例如:這是誰的身體?是「我的」身體;誰的思想?是「我的」思想;誰的觀念?是「我的」觀念;誰的判斷?是「我的」判斷;誰的鈔票?是「我的」鈔票;都是「我的……,我的……」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曾經做過一個比喻:當山擋在前面,一味退讓,永遠也過不去;可是,橫衝直撞的話,山還在那裡,人已經不行了。

最省力的辦法,就是繞過去,所謂「山不轉路轉」,繞一下就過去了。

不過爬山跟繞路不同,爬山可以盡覽山上景致,繞路只是熟悉山下風光,所得經驗並不相同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些人在平常時候,心還可以比較安定,但是只要到了工作場所,心就開始不安了。在工作環境裡之所以心不安,可能是你根本不喜歡那份工作,也可能工作太繁重,或同事帶給你困擾、你那天心情不好,也可能早上起來有點感冒受涼,到辦公室後昏昏沉沉的,可能的原因很多,若能找出癥結,問題就比較好處理。

如果是上班前剛跟先生吵了架,這就很容易解決,只要想:既然現在先生不在這裡,不需要把家裡的壓力帶到辦公室來。如果是感冒引起心浮氣躁,頭腦、胃都不舒服,眼澀背疼,整體表現很差,這時候更不必難過,要知道身體不好時本來就是會這樣,不必勉強,可以念阿彌陀佛聖號來安定身心,或是心平氣和地告訴自己:我現在感冒不舒服,只要盡心盡力就好,接受身體不舒服的現況,心情也就不會那麼不安了。

如果原因是跟同事發生不愉快,你就想:他大概身體不舒服吧!也許今天跟家人發生了不愉快,或是他有心事,也可能是工作得不很順利,所以給我臉色看;或是這個人性格一向如此,只要碰到他,就令人不舒服。明白這是客觀環境的問題,不是我的問題,心裡還會不安嗎?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已經是禪七的第五天了,但還是有些人不清楚默照的方法,原因可能很多,第一個是老師解釋不清。第二個是學員們 該怎麼說呢?——因為剛開始修行而沒有頭緒。不管原因如何,這個方法對有些人來說依然不清楚,所以我要複習。如果明天還有人不清楚,我就再複習一遍。如果禪七結束後仍然不清楚,請來參加下次的禪七,再聽我說一遍。〔眾人笑〕

我有大決心要讓你們所有人都清楚這個方法。有一次我在日本,肚子很餓,試著用我有限的日文把這個想法告訴一位日本紳士。我一直指著我的肚子,說:「餓,餓!」他一直說:「 Resutoran ni iku」。我聽不懂,於是一直說:「餓,餓!」,而他也一直說:「 Resutoran ni iku」。我終於了解他所說的跟我的餓有點關係,後來才發現他說的是「去飯店」。〔眾人笑〕因此你來禪七時對我說:「我渴求佛法,渴求佛法。」而我一直說:「你就在這裡吃吧,不必去飯店。」〔眾人笑〕希望有一天你們都會明白我供養給你們的法食就是要你們吃的。

因此,讓我再次供養你們法食。首先,從頭到腳放鬆,一個部位一個部位,放鬆你臉部的肌肉,雙眼,雙頰,然後往下放鬆你的脖子,雙肩,兩臂,胸部,小腹,背部;一路向下放鬆。如果第一遍掃過時無法放鬆全身,那就再做一遍,直到全身都放鬆。如果有地方就是無法放鬆,那就放過,直到覺得自己更放鬆時再回到那裡。要放鬆就必須能真正感受到身體,一個部位一個部位,然後放鬆那個部位。有些人總會下意識地緊張,而要命令身體的部位放鬆。如果現在不能放鬆,待會再回到那個部位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成功可以分為三種,一是金錢上的成功,二是權勢上的成功,三是人格的成功。前面二者皆是虛幻的。

台灣企業家都很有自信,認為能賺大錢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及努力得到的。其實能夠賺錢,有三分之二是靠大環境,三分之一才是靠自己。錢就像水一樣,如果不下雨,台灣會有水嗎?

權勢更是虛幻,現在政局變動快速,有人前一天還是院長、部長,睡一覺起來就不是了,就像是一場泡影。一生工於計算,但卻從來沒有算到自己的遭遇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要瞭解什麼是「菩薩行」,就得先弄清楚什麼是「菩薩」?我們看到經典的記載,菩薩沒有一定的身分;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,曾為出家比丘、國王、王子、居士乃至鹿、牛、象、鵝等動物,都被稱為成佛的因行,也就是修行菩薩道的階段;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等諸大菩薩也是如此,他們以種種身分和形相,在世間救苦救難,當眾生需要什麼樣的菩薩,他們就以那種形相,出現在他們四周和中間。

因此,菩薩不是高高在上的「神」,而是常以凡夫的形相,在世間隨緣化眾的修行者。所以,「菩薩」主要是發了菩提心的眾生,而不拘於特定的形相,凡能已發「願斷一切惡,願修一切善,願度一切眾生」的菩提心者,便會誓願學習慈悲與智慧的菩薩行。以此可知,人人都可以成為現在的菩薩、未來的佛。

把「止惡、修善、度眾生」的菩薩行,具體落實在生活裡,就是一套與他人、與自己相處的方法。也就是說,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,常起尊重、感恩、讚歎、奉獻的慈悲心;與自己相處時,則常生起慚愧、懺悔的精進心和清淨心,你就是修學菩薩行的初發心菩薩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在做善事、做好事,這代表著我們的社會充滿愛心和溫暖。但是,慈悲必須和智慧配合起來,否則,雖存好心卻可能做了壞事,出錢出力的結果造成別人的困苦,反過來怨恨你。那是不會幫忙,以致愈幫愈忙。這種事情常發生,如何判斷,必須靠智慧。


智慧指的是經過調查、考察、客觀判斷之後所作的決定。有時候,即使是經過研判之後作成決定,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臨濟義玄禪師說:「無事是貴人。」我想他的意思並不是說養尊處優的人是貴人,而是心中無事、心無罣礙的人是貴人?


答: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心中有長短、好壞、多寡、善惡之分的是忙人。他們牽掛太多、計較太多;已經做了的好事記得牢牢的,若是壞事則想盡辦法掩飾辯護,做多做少都要跟別人比較,有成就即得意,不得志則失意。這些人心中有事,叫作有事的人。有的眾生自怨自艾、自己整自己,明明是火坑,還要往下跳,一邊跳一邊喊救命,還一邊埋怨有火;忙著造業忙著受報,這也是有事的人。臨濟禪師說:「無事是貴人」,只要心中無事就天下太平,心中無事就不會有冤家敵人,沒有捨不掉放不下的人,也沒有特別親或特別怨恨的人,所以他不會傷害任何人,反而對任何人都有益處,因此他是貴人。有事的人是窮人,老是不滿足、老是在追求、老是在貪取。而沒有事的人心中經常很滿足、很自在;即使有錢也不會吝嗇驕傲,沒錢也不會自卑喪志,所以氣質高貴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現代社會生活步調快速,電腦、網路、手機等現代科技,有時反而增加人們的工作負荷,因為不論何時何地,都可以工作,也必須工作。法師常說「忙人時間最多」,可以談談期中的秘訣嗎?如何在忙碌中保持休閒的心呢?


答:工業革命以後,機是能大量生產,取代了人工,一時之間就有許多人失業,工作都被機器搶走了。漸漸地,機器愈來愈精密,產能愈來愈良好,社會的物質文明也愈進步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,到我這裡來訴苦了半天,聽她講完,我問她:「還有沒有?」


她想一想說:「師父啊!真要讓我講,三天三夜都說不完。倒了楣才嫁給他,到現在為止,沒有過一天好日子,老是折磨我!」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現在我們要救世界、要救人類的未來,只有三個條件:一個條件是「要有智慧」、一個條件是「要有慈悲的心」、另外一個條件是「要有方法」。可以說這就是孔夫子說的智、仁、勇。可是,一談到勇,有人就認為好像要打仗似的,雖然「匹夫之勇」也是勇,但我不叫它為勇,而是叫「毅力」為勇。堅持的毅力,以不變的願力、毅力來使自己有智慧、有慈悲。有智慧了,自己的煩惱就會少一些;有慈悲心,對於他人以及社會環境的怨恨少一些、對立少一些,甚至於沒有對立、沒有怨恨,只有一個字,就是「愛」字。但是「愛」可以有許多的解釋,所以我們用「慈悲」比較好,「慈悲」比「愛」字涵義更明確。因此,一定要有慈悲、要有智慧,再加上方法。方法是什麼?方法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心境隨時都能平和下來,而且用來幫助他人能夠隨時平和下來的方式或善巧。


現在的出家人做的工作,已經不像過去的出家人了。過去的出家人,譬如我的上一代或者是我的平輩,出家人大都就是在寺廟裡面敲木魚、念經。我們現在也敲木魚、念經,但我們還應時時刻刻想到世界的問題、人類的問題、眾生的問題。我們不能置身事外,只要世間有問題,有了大災難、遇到了大狀況,為了讓人心能夠安定,我們應該要積極地參與、投入。狀況雖然已然發生了,但安定人心的工作,是我們責無旁貸應做的事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近來非洲貧窮議題,在世界各地引起討論,希望世界上富有的國家,能免除窮國的外債,因為貧窮讓非洲民不聊生,平均每五分鐘,就有一個嬰兒死亡。這些消息不免讓人起惻隱之心,但我們只是台灣的小人物,能怎麼做呢?


答:首先,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非洲,並不是每個非洲國家都是窮困的;但是,大部分人是藉媒體的報導來認識非洲,總以為那裡是「黑暗大陸」,住的都是又窮又苦的人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青年朋友乍入職場,年紀輕沒有經過磨鍊,比較缺乏耐心和毅力,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,就可能想要逃避,有這種反應其實是正常的。現在的人和過去不一樣,心不容易定下來,造成流動性高,變動頻繁。所以工作變動性大,是非常普遍而且可以理解的現象。


當人們不知道做什麼工作最好時,正反映出對自己的不夠瞭解,因為人生沒有一定的方向,做這樣覺得不好、做那樣也覺得不好,做一行怨一行,結果沒有一行是稱心如意的。我在美國認識一位年輕人,他平均三個月換一個工作,而且總是會跑來告訴我換工作的事。他說世界上沒有好工作可以讓他持久做下去,我告訴他:「因為你不是好人,所以沒有好工作給你。」他反駁說:「我怎麼不是好人?我很忠誠、努力,一個人可以做兩個人的工作,所以不論到哪裡老闆都欺負我,看我很會做事,就把兩份工作給我一個人做,所以我做一做就走人了。」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水陸法會是我們一年一次的殊勝法會,每一個壇場我至少都去了一次,即使是最難走的法華壇,我也走上去了。我沒有辦法每一個壇都參加,可是一個壇一個壇去拜訪、去禮敬、去關懷,我雖然是個老病之身的老和尚,仍然希望能親身感受法鼓山水陸法會的殊勝。


法鼓山的僧俗四眾每日忙進忙出,從早忙到晚,從預備開始一直忙到今天圓滿,接著還要忙善後,那大家有沒有收穫呢?有,但收穫的是功德,而不是錢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主觀」和「客觀」是現代人很喜歡用的兩個名詞。如果有人堅持己見,我們就會批評他太主觀了,應該要客觀一點。相對的,為了要表示自己對事或對人的看法不偏不倚,我們也會強調自己的看法是客觀的。好像這兩種角度,有優劣高下之分,其實,「主觀」和「客觀」是不相衝突的。


從字面上看,「主觀」是自己的看法,「客觀」是他人的看法;兩者雖然是相對的,但卻不是絕對,而是可以互補的。

小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